近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学生联合会等多家单位主办河南省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圆满收官。

我校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出色的现场表现,在绘画类、舞蹈比赛(业余组)、原创歌曲类三大赛道中脱颖而出,由杨曦等老师指导的杜奕伟同学的绘画作品《山河作证—致抗联英魂》获一等奖,由齐璐静等老师指导的刘潇燚等12名同学表演的舞蹈《映山红》获二等奖,由申澳等老师指导的张贵煜同学的原创歌曲《中原之巅》获二等奖,王程瑞等老师指导的刘珂菡同学的绘画作品《AI星空》获三等奖,实现了学校在全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活动评比中一等奖“零”的突破。
此次活动是全省高校科技文化艺术领域规格最高、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品牌活动之一,吸引了全省各本专科高校的数千名师生参与。自赛事启动以来,我校教育与艺术学院高度重视,将此次参赛作为检验教学成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契机,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参赛筹备工作。学院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参赛目标与分工,从选题指导、作品打磨到后勤保障全程跟进,为参赛团队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持与精神鼓励,营造了“全院上下齐心备赛”的良好氛围。

绘画类一等奖:《山河作证—致抗联英魂》 指导老师:杨曦
作品简介: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山河作证——致抗联英魂》以纪念碑式群像,铭记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白山黑水间浴血奋战的壮阔历史。画面以红色铺陈,象征山河热血与民族不屈的底色。五名人物一字排开,构成庄严的“英雄阵列”:背大刀者彰显冷兵器时代的血性;端机枪者代表武装斗争的锋芒;持集结号者传递战斗动员与使命召唤;手握望远镜者隐喻战略视野与组织引领;侧立凝视远方者,则寄托对胜利与未来的信念。群体中既有男性与女性,亦有少年形象,体现全民抗战的广泛力量与代际传承。

舞蹈比赛(业余组)二等奖:《映山红》 指导老师:齐璐静
作品简介:群舞作品《映山红》以胶州秧歌为表现形式,将经典红色文化与独特民间艺术相融合。其音乐取自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熟悉的旋律瞬间将观众拉回那个充满希望与热血的革命年代。舞蹈巧妙运用胶州秧歌 “拧、碾、抻、韧、扭” 的动律特点 ,舞者们身体线条弯曲柔和,动作轻柔又不失力量。手中的扇子与灵动的身姿配合,时而如微风中摇曳的花枝,时而似激昂挥舞的旗帜,赋予舞蹈丰富的表现力。作品通过群舞的队形变化,展现出苏区人民在艰苦岁月中对红军的盼望,以及与敌人英勇斗争的场景。从开场的轻柔期盼,到中间的奋力抗争,再到结尾胜利的欢腾,生动诠释了军民一心、共盼光明的深厚情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

原创歌曲类二等奖:《中原之巅》 指导老师:申澳
作品简介:《中原之巅》由郑州城建职业学院教师申澳作词作曲,是一首深植中原文化底蕴、彰显河南精神风貌的原创歌曲。作为郑州市运会会歌,作品以黄河、山川、铁道等地理符号为引线,串联起华夏文明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中原儿女的奋斗姿态,既展现河南作为“中原之核”的文化根脉,也传递出以柔克刚、勇攀高峰的时代精神。歌曲将地域特色与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的破题之钥——“四高四争先”相融合,展现出中原儿女在时代舞台上的使命与担当,奏响一曲关于故土情怀、文化自信与奋斗信念的赞歌。

绘画类三等奖:《AI星空》 指导老师:王程瑞
漫画《AI 星空》以浩瀚宇宙为幕,将杭州六小龙、航空航天、机器人、黑神话悟空等元素精妙编织,在科幻想象与文化底蕴的碰撞中,勾勒出 AI 时代的多元图景。深邃星空中,星云流转、星辰闪烁,既为画面奠定开阔基调,也暗喻 AI 探索未知的无限可能。航空航天元素是科技探索的具象表达——流线型航天器裹挟淡蓝光晕穿梭星际,空间站金属轮廓悬浮星球旁,直观展现人类对太空的向往,亦暗示 AI 在航天领域的精准助力。 机器人以灵动姿态融入场景,或协助检修航天设备,或与其他元素互动,流畅的机械线条与智能发光眼眸,既呈现 AI 技术的实体落地形态,也为画面注入未来感。作为科技力量象征的 “杭州六小龙”,以带有科技感的形象亮相,或持智能设备、或与机器人并肩,化身推动创新的群体符号,呼应杭州数字经济基因,彰显本土科技与全球浪潮的共振。最具巧思的是 “黑神话悟空” 的融入:身披金甲、手握金箍棒的形象打破次元界限,或与机器人隔空对望,或立于航天器俯瞰宇宙。其 “突破束缚” 的传统精神内核,与科技元素形成奇妙对话,让东方文化符号在科幻场景中焕发新生,为冰冷科技注入人文温度。 作品以明快线条、鲜明色彩构建层次,将科技硬核、漫画活力、神话奇幻与宇宙广阔完美融合。它不仅是对 AI 时代的创意描绘,更传递出核心理念:探索未来科技时,既要保有突破边界的勇气,亦需坚守文化根脉,让科技与人文在 “AI 星空” 下共谱交响。


为确保参赛作品达到最佳水平,教育与艺术学院全面动员、以教促赛,通过组建师生团队,并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绘画类指导教师从主题、构图到色彩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分析往届作品与评审标准,积累经验;舞蹈类指导教师则根据学生基础精选曲目、编排动作,加强训练,反复打磨细节与情感表达。参赛学生彼此鼓励、不断磨合,以精益求精、永不言弃的精神克服困难,为获奖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获奖充分体现了学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育人理念的成效。未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强化师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高水平赛事,为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