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大学生抵御心理疾病、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为有效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提高学生服务水平,完善教职工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保障心理健康工作落实到位,及时有效为在校学生提供心理帮助,我院于11月17日上午在图书馆925会议室召开了大学生阳光心理建设动员会。活动中,学生工作部心理老师范乃茹对心理健康工作做报告。本次动员会旨在进一步提升我院心理健康工作水平,使教职工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意识融入进日常工作中,促进心理健康工作常态化开展,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条件和保障,切实维护学生学习成长。

动员会上,范老师首先讲解了心理健康工作的四个板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心理健康情况测评”、“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活动”,全面系统的对心理健康工作进行制度建设、技术支持、个别辅导和团体活动保障进行了介绍,确保心理健康工作做到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工作到位,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

随后,范老师阐述了“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从学校、系部、班级和宿舍/个人层面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开展方式,同时联动学生辅导员,使心理健康预警工作具备了可操作性。在学校层面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全校学生提供服务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与系部、辅导员以及学生对接需求。系部设置专门领导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及时通过辅导员以及学生干部开展工作,讲需求与学校对接。班级内由专门班干部进行心理工作,为同学及时提供心理关怀,解决情绪问题和生活困难,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向辅导员、系部和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寻求帮助。宿舍内部同学或个人在发现同学或自己有心理状态不良时,可向班级、辅导员、系部或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反应,及时接受服务,解决问题。辅导员直接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接系部和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活动最后,范老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了专业区分,向参会老师讲授了适应性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精神问题的辨别,并讲授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工作范围和开展原则,对于超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范围的问题,及时向校外专门机构或卫生机构寻求帮助,并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到校内开展工作,为教职工提供相应培训,使心理健康工作科学合理开展,切实维护学生健康和学生利益。明确今后将系统科学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切实满足广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做到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参会老师认真学习了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并明确了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过程,纷纷表示要在今后学生工作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业进步和人生发展。
我院一直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本次动员会使教职工掌握了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了心理健康工作流程和方法,明确了部门和岗位责任,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为今后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做了思想上和知识技术上的准备,在学生需要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本次动员会后,我院将进一步科学系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满足学生心理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水平。